(资料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6月16日消息(记者 韩星)6月16日上午,海口市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机器嗡嗡地运作着,经过4个多小时,21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成功采集,90后青年医生王小杨(化名)成为海南第17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献出的“生命火种”于当天由专人护送至远方,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我是在2013年参加无偿献血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王小杨是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一名医生,今年33岁,他告诉记者,十年前自己还在读大学,作为医学生,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患者的重要性,而且配对概率也很低,就毅然报名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

6月16日,90后青年医生王小杨(化名)成为海南第17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记者 吴兴财 摄

今年4月,王小杨收到接到了海南省红十字会来电,称他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问他是否愿意捐献。这是王小杨等了10年的结果,一时错愕,但在思考片刻后,他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电话里立即回答:“愿意,愿意!我的决定可能会挽救一个生命,也可能会挽救一个家庭。”

捐献现场,王小杨的爱人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我爱人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比较了解,所以都不太担心会影响我的身体,我8岁的女儿还觉得她爸爸是个英雄,远隔千里也能治病救人,这本身就很酷!”王小杨说,他在生活中也会向女儿普及一些医学知识,他也希望通过这次捐献,为女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6月16日,90后青年医生王小杨(化名)成为海南第17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记者 吴兴财 摄

对于这次善举,王小杨坦言道,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之前是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现在是换一种方式去缓解病人伤痛,他觉得对他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王小杨祝愿患者能早日康复,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治疗白血病等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是挽救生命的人道精神的生动实践。海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海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志愿者数据已超4万人份,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已达172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