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6月17日),2023年上海中考将正式鸣锣开考。耕耘四载的少年们,即将走入考场迎来收获。
【资料图】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中考是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成长过程中一次特别的体验。
举行“出征仪式”,送上有美好寓意的礼物,以励志书信传递祝福……既为考生加油打气,又帮助他们适度缓解紧张情绪,中考前,沪上各初中学校的老师们用心用情守护着每一位考生。
老师用心陪伴,
汇聚成最温暖的力量
中考前,上海市求真中学为初三学子举办一场简短而隆重的“出征仪式”。
在学校门口开辟的“初三特别通道”上,校长陈明宏和所有初三教师在一字排开,为每位同学带上刻有“金榜题名”字样的小红绳,拍拍他们的肩膀,还不忘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学弟学妹们,则一一送上他们写的中考祝福。
走进教室前,学生们会在班级门口高高跃起,顶一下系在门口的“粽子”,寓意“高中”。
“真的十分感动,有如此隆重的送考仪式。老师们还为我们各种礼物,有向日葵、刻有每个学生名字的可乐、装有粽子的礼品袋等,瞬间感觉心里充满了力量。”一位初三学生说。
在校上课的最后一天,看着学生们从六年级的懵懂小孩成长为如今青春少年的模样,上海市卢湾中学初三(6)班班主任祝光兢为她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祝福”——让每一个学生在她的红色送考服上签了名。
“我会‘带’着你们每个人的名字,送你们走进考场,为你们加油打气。”刚刚工作一年的化学老师宋逸清,则手绘了一个名为“我们这5班”的包袋,让每个同学的相貌特征、个性特点跃然画上,并将这个帆布包送给每个学生。
莘松中学春申校区初三(6)班班主任张文慧,给孩子们亲手系上了一条条自己编织的小红绳。这条红绳由样式简单的桃心扣环环相扣而成,在张文慧眼里,它不仅象征着平安、吉祥,更代表着着火红的青春与朝气。
这42条红绳,是张文慧利用放学后等待孩子们离校的时间一点点编的,已连续编了十多天。最后一条红绳,张文慧戴在了自己手上。
她告诉学生们:“要记住,你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前行,老师始终在你们身边,陪伴你们支持你们。在走向远方的征途中,因为有伙伴和师长的陪伴,再困难的时光都会显得弥足珍贵。”
师生间的暖心文字,
为初中四年留下最美注脚
临近中考,不少校长、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用书信的方式,记录下四年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中考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
进才中学东校校长郑刚,在考试前两天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亲笔信。他在信中写道:“对待这一场考试,你们要举重若轻,把它当作你学习生涯无数次、稀疏平常的考试之一。有了举重若轻,你们还不能忘记举轻若重,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场考试,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他鼓励学生们,把中考的每一道题目比作是“老友相见”,在平时的学习中肯定见过。有时只是换了情境,有时只是换了数字,有时只是换了角度,这一切都需要考生用扎实的知识,从容的心态,细致的答题来完成。
如果说老师为学生写信,是鼓励、是鞭策;那么学生给老师传书,则更多表达的是感恩、是不舍。
在求真中学,部分考生在中考前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写了一封信。初三学生孙乐宜给语文教师朱清清写了一封信,信中回忆起从最初不喜欢老师,到师生成为挚友的过程。孙乐宜还回忆到,暑假里,朱清清将她带到自己家里写作业,给她做午饭;看到她数学不好给她找答疑的数学教师;临考前她情绪失控,老师不断安抚等诸多师生间的感人细节。“草稿纸上的笑脸与她的莞尔一笑,无形中给了我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着我前进。”
最悉心的关爱,
送给有特别需要的考生
为了让考生们顺利迎考,在不少学校,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悉心守护着一些需要特别关爱的考生。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家庭,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空管孩子的复习,所以我们干脆跨前一步,取消了考前的假期,让所有初三学生都在学校安心复习应考。这两天,学校所有老师全员上岗,除了常规的课程外,还重点安排了提问环节,帮助考生答疑解惑,扫清知识障碍。”亭新中学校长卫红云表示。
此次中考,亭新中学是金山区的考点之一。这几天,除了帮助初三学生复习迎考,学校也在积极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各项准备。得知该考点有一位考生患有渐冻症,学校及时调整了考场安排,将该考生所在的考场调整至低楼层,并专门安排了两位老师,负责在考点内全程护送该考生,确保该考生顺利完成考试。
蔡同学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患有杜氏肌无力,但他十分乐观、好学,也即将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踏上中考的考场。为了能让他在中考发挥正常水平,学校教师多次与考点负责人沟通确认,为小蔡提供考试便利条件。小蔡告诉记者,即便在中考前复习冲刺阶段,班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一直帮助他提交作业、帮助他去卫生间如厕、代他找老师解答疑问等。“我感觉十分的温暖,也很有信心在中考里考取自己应有的水平,与大家一起乘风破浪。”小蔡说。
作者:张鹏 王星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求真中学、卢湾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