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第5期学者沙龙,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王铁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李波分别从产业发展和股权投资的角度进行了分享,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image.png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王铁民在第5期光华学者沙龙上进行分享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供图)

王铁民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竞争力源泉以及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步阶段(1956年-1983年)、对外开放阶段(1983年-1997年)、多元化发展阶段(1997年-2007年)、转型发展阶段(2007年-2014年)、电动智能化阶段(2014年-至今)。

“现在回头看,2014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确实是标志性事件,此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面崛起。”王铁民说。

在王铁民看来,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大幅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出口销量快速提升以及中国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三个方面。

“如今,以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中国领先新能源车企,已开始着手布局,面向全球市场持续输出其技术和生产制造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品牌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王铁民说。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两个显著现象:一是主体多样,二是行业内卷。各类主体中的强者并不是预定的,而是在市场中拼杀出来的。

王铁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志企业三者合力实现的。

中国车企在出海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在国外市场遇到的挑战就像国内市场的行业内卷一样,只会倒逼中国车企成长起来。

王铁民认为,

李波从股权投资的角度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融资趋势、区域发展情况、产业政策支持、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

李波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投资显著增长,特别是投资案例数和市场占比方面的提升,反映出该领域市场吸引力日益增强。此外,新能源汽车融资市占率的提升同样显著,从2017年的0.46%攀升至2022年的7%,这不仅体现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乐观态度,也显示出该领域在整体融资市场中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这种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共同推动。未来,随着市场的成熟度和用户接受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吸引力将继续增强。”李波分析称。

李波表示,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情况来看,2023年国内销量稳步复苏,但国际竞争加剧,未来发展方向可能会聚焦高端化和智能化。而其发展动力,将有来自政府引导基金和非政府引导基金的双重支持。李波分析称,将两者结合来看,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和引导,其投资金额相对较小,其作用是为企业提供初期支持,并通过技术和市场的成熟带动后续的市场化投资。非政府投资金额较大,意味着更多是在企业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后,进行市场化投资,承担的风险和投资回报预期也较高。

对于近期中国电动汽车出海遭遇“逆风”,李波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有关国家以“公平竞争”“国家安全”为名搞保护主义、贸易壁垒,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参与国际竞争,有着供应链完整度强、产业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市场规模快速促进技术迭代的优势。”李波说。

李波强调,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十多年居全球首位。此外,中国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多样的用车环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迭代升级提供了土壤。而技术迭代、工艺改进、成本降低也需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市场竞争是激发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中国能够通过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