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自江西入安徽,在江淮大地蜿蜒416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2022年底,随着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滚滚长江水一路向北,输往淮河流域,滋养着数千万江淮儿女。

作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省份,近年来,安徽省在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中贯彻落实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要求,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主线,组织来自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驻点跟踪研究,摸家底、探病因、提方略,按照“一市一策”的原则提出综合解决方案,用科技力量共护“一江清水润江淮”。

金秋季节,走进八百里皖江,但见江面波光粼粼,岸边绿草如茵,不时间在水面上逐嬉的江豚和掠过的水鸟为这幅水光云影的生态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监测表明,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由2020年92.9%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96.9%……

然而,在长江流域(安徽段)的水质整体呈现出好转的同时,水环境风险仍然存在。如何持续保持和改善长江原水水质并保障引江济淮工程输水沿线水源地水质安全?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徽省一方面利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驻点科技帮扶的契机,通过“把脉问诊”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风险“病灶”,形成病因“诊断书”,搭建技术“工具箱”和科技“产品库”,进而系统精准解决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引江济淮沿线不同地理、水文、气候特点,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研究,形成水源地健康“体检表”,并提供“治疗方案”,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一江碧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送科技解治污难题

铜陵市南湖位于五松山下、长江之畔,水域面积为39.5万m2,为典型的浅水湖。为治理该湖泊存在的总磷超标、局部水域富营养化等疑难杂症,今年3月,铜陵市驻点工作组开展南湖水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和污染物溯源解析,经过“对症”治理后,如今的南湖,水下有“森林”,水中吊“河蚌”,两岸有“绿屏”,展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新颜值。

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境内的华阳河湖群曾一度存在总磷指标频繁超标问题却迟迟得不到科学研判,为此,安庆市驻点工作组采用“空-天-地”一体水生态环境多维遥测解析技术与底泥和水质监测、现场静态释放试验等多手段联合,分析识别出造成水体总磷波动的主要原因,问题症结的精准锁定为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方向。

为强化科技支撑各地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尽快补齐水生态保护的技术与能力短板,进一步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安徽省驻点工作组按照“科学研究与管理决策紧密结合、与治理方案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建立“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模式,深入一线作战,做分析、查问题、找原因、提措施,实现了科技和行政管理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累计编制了近100份专题研究报告和方案建议,开展了近30场专场技术交流和培训会,既推动解决了驻点城市的复杂环境问题又系统提升了地方环境管理整体水平。

摸本底促生态修复

皖江流域内有巢湖、南漪湖、华阳河湖群、武昌湖、菜子湖、升金湖、白荡湖等10余个大型湖泊,承担着调节河川、提供水源、防洪灌溉、生物栖息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任务,对于长江的水质改善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各湖泊均不同程度存在生态系统退化、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波动频繁等问题。

为此,合肥市、宣城市、池州市驻点工作组围绕巢湖、南漪湖、升金湖、菜子湖等重点湖泊开展生态本底调查,编制水生态数据清单、科学评价水生态状况、诊断水生态退化病因,提出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方案。对于巢湖、南漪湖等由于水位变化导致水生植被较难恢复的问题,驻点组在巢湖开展了中试试验和数据观测模拟,研究得出湖区水生植物适宜生长水位,为后续水生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厘风险建管控清单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当前,在长江来水水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如何保障沿线输水安全,尤其是保障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加之运河沿线水源地呈“点状”分布,但沿线污染源是呈“线状”贡献,乡镇、农村、农田、鱼塘等多产业形态沿河分布,对河道水体的环境影响亦多样,因此清晰且精准的识别风险源对于输水沿线水源地水质保护至关重要。

为此,安徽省级驻点工作组受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组织专业技术团队,遵循“省级统筹、市级调度、县级陪同、乡镇核实”工作机制,沿着运河“逐线逐点”进行实地勘察定界,与属地政府深入对接,目前已完成60多个水源地的筛查,编制了30余个保护区划定技术方案,制定了污染管控清单,及时完善了水源地保护政策依据,便于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建模型定保护区域

当前,引江济淮运河开通运行改变了原有水体的水流路径和速度,尤其是在孔城河、派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河段,调水和非调水时期上下游方向置换,水体往复流动造成水体流向不同、流量不同、污染源不同、水质不同。为此,安徽省级驻点工作组采取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对存在往复流动的10个水源地进行科学数学计算,设计多种污染工况进行情景模拟预测,识别出在不同补水量和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不同污染源对于水源地水质影响的最大范围,以支撑保护区范围的研究划定。

皖北平原独特的沟、渠、闸、站布置带来的不定时、短时间的排水冲击对于运河水质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加之人口密度大、供水需求量大等客观因素,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需要更加精准和全面。相较于传统经验划分,水源地数学模型计算划定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控建议。

下一步,安徽省驻点工作组将持续聚焦地方水生态环境问题与管理工作需求,坚持“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双向发力,稳步推动安徽省长江水生态环境提升,与引江济淮工程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协同,扎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张浏 朱玉宽 邹稳)

推荐内容